美国哥大招生官告诉你为什么不要没灵魂的申请人_美国留学网

美国哥大招生官告诉你为什么不要没灵魂的申请人
美国留学文书留学干货
作者: 小文
发布时间: 2022-03-16 16:34:31
本文的标题是:美国哥大招生官告诉你为什么不要没灵魂的申请人

美国哥大招生官告诉你为什么不要没灵魂的申请人

每年,当我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新生申请文件,就知道,这一季的新生遴选审查又开始了。过去七年我任职于双语研究所,在一整天的开会、见学生、写研究报告和备课之后,其实已经很累了。美国留学文书

但是,在那么多的工作项目当中,我把遴选新生看成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神圣的事情──因为这关系到很多学生的前途。

自传和读书计划比考试分数更重要

大家都知道,美国申请大学或研究所要看很多的东西:成绩单、推荐信、入学考试成绩(SAT)、课外活动、自传还有读书计划等等。

通常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,基本上成绩、推荐信、考试成绩都很优秀,看不出来主要的差异。而美国的教育精神──也是我的信念──是综合性地评量每一个学生。冷冰冰的分数绝对无法代表一个孩子。

所以,其实在审查教授的眼中,学生的读书计划和自传,是最能看到学生特殊点的文件,所以我也总是先从这里开始,一一了解每位申请者。

哥伦比亚大学声名远播,学术地位崇高,所以我决定申请哥伦比亚大学......

我今年刚从大学毕业,主修语言,希望继续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所深造......

我热爱教学,希望将来当个好老师......我又继续读了几篇,基本上内容都大同小异。而这几篇,恰巧都是来自亚洲的国际学生申请函。

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:亚洲学生写的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──亚洲学生的自传,通常都是先自我介绍,然后很恭敬地把学校称赞一番,接下来陈述自己的理想,最后再强调自己的申请决心。

四平八稳,不是有错,而是没有灵魂,看不到「我为什么想念哥大?」──但这却是我最想知道的资讯。

反过来说,美国学生可能成绩不如亚洲学生亮眼,但他们的自传和读书计划往往让我眼睛一亮,吸引我继续读下去,引人入胜的程度有时甚至让我欲罢不能,看完后,文章的画面有时还会在脑海中停格好几天。

我觉得美国学生自传的「好看性」,不是因为他们惯用英语,而其实是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:美国学生的申请函内容总让我觉得生机无限、欣欣向荣、百花齐放,题材也很多元,可以简单到谈和家人去逛街的小故事,也可以是同年少见的一些生活经验──但不论是哪个走向,往往都能很清楚,很真诚地呈现自己。

自传「平淡无奇」不完全是亚洲学生的错

比如说,哥大的双语研究所看重「社会正义」,时常为移民家庭的语言文化权发声。

我看到其中一篇美国学生自传:今天,我三年级班上的Mary又缺席了,这已经是连续第五天她没有来上学了。我大学毕业后,在这所弱势家庭居多的学校工作4年,这样的孩子是常态。

要是我是Mary,英文跟不上,没有朋友,老师也觉得我拖累大家进度──我也不想来上学啊......

接下来,她列举更多切身的经验,自己成长的省思,她对硕士班的期待等等。美国留学网

她的自传与论文规划,因为实际工作经验而内容丰富,也显示她对我们系上的了解,和自己的成熟度。

但反过来说,亚洲学生的自传和读书计划,相较之下常显得「平淡无奇」,这是谁的错?不完全是学生的错。

美国的教育相对强调空间,让孩子一路探索,一路尝试──没有太多框架,没有标准答案,只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。

反观亚洲学生基本上生活经验都非常雷同:因为教育体制还有父母的过度保护和不愿放手,剥夺了孩子成长应该有的探索期,强调教育目的之一致性、标准化。

在这个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,说得难听一些,就像工厂大量制造下的产物:规格相同、符合规定,但是缺乏特质、想法、灵魂。

很多亚洲学生申请哥大,往往只是因为这是一所常春藤学校,并不知道哥大和哈佛教育系有什么不同?他们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拥有哪些特质,适合当老师;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念教育。

在自己都不清楚的状况下,写出来的自传,自然不能打动阅人无数的老师。

教职员办公室里学生流下来的眼泪

这一点,在课堂的表现也很明显。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所给学生上课的时候,总注意到一件事——那些眼睛发光的学生,通常是美国学生。很遗憾地,亚洲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,眼神感觉上则总是以茫然居多。

这其实跟语言障碍没有关系(以哥大来说,许多亚洲学生的语言成绩和口说表现极为出色),而是美国学生在经过长期的探索自我后,到了研究所阶段,非常了解自己的方向,爆发力惊人,后劲无穷。

反观很多亚洲研究生到了研究所时,才有机会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自我探索。还愿意,也有勇气自我省思探索的人还好,但很多亚洲学生却因为错过了应该在发展阶段经历的摸索期,如今已经几乎失去探索需要的那股勇气,甚至也失去了放弃错误的勇气──于是,很多人继续在求学、甚至人生的道路迷失下去。

每年九月开学不久,都有亚洲研究生到我办公室掉眼泪。留学美国

老师,我根本不喜欢念英文!

老师,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我喜欢什么!

老师,我现在怎么办?已经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,不念不是很奇怪吗?我要怎么给家里交代?

亚洲考试取向的教育体制,让很多孩子从小只晓得埋头念一堆自己也不晓得为什么要念的东西,被迫准备很多没有意义的、大大小小的考试,没有机会认真思考自己的方向和兴趣。

我的亚洲学生中,有的勉强痛苦念完,交差了事,毕业后立刻转行;也有的患了严重的焦虑症、忧郁症。

所以,每年我都会在新生一进来时,就开始进行“劝退”。

我说:「你们要是不喜欢我们双语研究这个项目,赶快转走!」

我的学生们:(睁大眼睛,不敢置信)

有人吞吞吐吐:「......老师,你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忠诚度吗?」

我成功地透过真实经验、课程与目标详尽的介绍,“劝退”了几名学生──这是我的骄傲,因为我在带领他们去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。

给家长们的真心话:

给孩子空间,让他们好好地探索自己吧

我继续读着这些一篇又一篇的申请文稿,心里很有感触。

电话铃突然响了:「许老师,我的孩子想要申请哥伦比亚大学,想请问妳自传和读书计画要怎么写?」

对着电话,我倒吸一口气。我真心地回答:「让孩子好好的探索自己,就会有好文章。」电话的那头沉默了几秒,有些错愕。

我又重复了一次:「真的,让孩子好好的探索自己,就会有好文章。」

探索自己的意思,是要让孩子找到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情──若是你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热情,我建议父母能做的只有等待,大胆放手给他们空间与时间──你太过焦急帮忙安排妥当的人生,到最后还是会使得孩子陷入茫然。美国留学准备

有的孩子还可以「后知后觉」,在成年后努力扭转人生,但是很多孩子一辈子便在「不知不觉」中漂泊着。

放手的例子:如暑假的安排,孩子的暑假要听孩子的想法,不要把暑假当成是学期的延伸或是先修班,孩子需要放空来寻找自己的兴趣、初衷和灵魂;还有,工作经验能够让孩子成熟。

所以,我建议大学毕业后不要立刻念研究所,应该工作几年,累积人生经验和对自己的了解。事实上,美国大学研究生在念研究所以前,多数都有工作经验,再回来念研究所时,大都非常确定自己的方向,念起来士气如虹、势如破竹,念得又好又快。

https://www.usastudy.com.cn/newslist/newDetail_55990.html


更多留学干货内容,欢迎继续关注美国留学网

更多留学申请规划问题欢迎扫码免费咨询

万佳留学助手
猜你喜欢
最新文章
Offer案例
最热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