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同学
南加州大学
查看图片
年幼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家长送他们早早出国的又一原因。天津市教委国际交流处王先生说,年龄小的孩子对于环境的适应会更快。
南开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袁辛老师则认为,一个低龄的孩子,尤其是小学生,对母语文化的了解需要日积月累,需要积淀,小时候没有体验,容易导致母语文化的缺失。到国外学几年再回来,两种文化都半生不熟也不见得是好事。
“而且,中国留学生的心态很微妙,在海外外国人把他看作是中国人,在国内大家又把他看作‘喝过洋墨水’的人,他们有时会迷失自我定位。在留学生的头脑中,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价值观不时发生碰撞。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,对于留学生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,而小留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控制能力相对薄弱。”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苏长和博士说。
小留学生现象:透射出中国教育的弊端?
有人把“留学低龄化”归咎于家长对国内现行教育模式的失望和对基础教育的回避。
北京四十四中的王老师认为,现在中国不少学校没有创造以学生为本位的环境,缺少对孩子需求的关怀。不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环境落后于社会实际生活,课程设置不能吸引学生兴趣,不少学生是因为在现有的学校找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才选择出国的。
袁辛老师也认为,目前中国很多学校作业过多,负担过重,违背了教育规律,孩子的天性受到压抑。
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小学郑立宁校长认为,中国的小学教育基础并不比国外差。中国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培养和训练,因此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更扎实。西方教育强调个人创造力的发挥,因此在个性化才能和创造力方面更胜一筹。
不少教育学者指出,一些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的出国留学生,到了国外基本功的优势逐渐显现,加上西方教育的创新优势,很快就会有所成就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说,中国西南联大教我基础扎实,知识严谨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我创新方法,中外教育优势互见,结合起来就会造就各种人才。
目前,中国基础教育正在抓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。苏长和博士认为,在中国基础教育总体质量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情况下,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并不可取。
留学问题轻松问
本人允许通过电话形式联系,确认咨询需求